学术讲座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讲座  -  正文
张与弛博士专题讲座“佛教心所理论中的时间性问题——兼论印度佛教研究的方法”

来源: 时间:2022-09-26 点击量:

通讯员:金红星 摄影:袁学丽 责任编辑:邵华

2022年9月22日下午,在js333金沙线路检测登录入口咨议室(东五楼432),哲学二系会同我校解释学研究中心暨伽达默尔文献馆主办了“解释学讲座”(第5期)暨“喻家山哲学沙龙”(第3期),我院新进教师张与弛博士作了题为“佛教心所理论中的时间性问题——兼论印度佛教研究的方法”的专题讲座,王博老师主持,张廷国教授、洪亮教授与谈。院党委书记杨海斌、工会主席闻骏、院长助理叶金州、系主任邵华和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活动,讲座线上同步。

讲座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佛教的心所理论”,张老师首先向非佛教专业的听众介绍了心所理论的背景知识。心所是有别于心的独立存在,是佛教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佛教心理学不同于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更接近于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随后,张老师介绍了部派佛教的基本流派、法的分类以及心所法的分类等基础知识,并从文献、历史和思想三方面强调了研究部派佛教的意义。

第二、三部分切入本次讲座的主题,依次探讨了“俱时起”说、“次第起”说及其内在困境。“俱时起”以“心与心所别体”、“心心所同时运作”为基本前提。“心心所相应”具体表现为在时、所依、所缘、行相、事五方面的“平等”,其中“时平等”意味着心与心所同时运作。然而,“俱时起”有其内在困境:对作为大地法的“作意、触、受、想、思”的定义进行分析,会发现五者之间存在逻辑先后,这种逻辑先后即表现为时间顺序。既然心、心所之间存在先后顺序,如何能“同时运作”呢?

“次第起”认为“心心所同体”,心和心所只是心的不同功能;并且,由于心、心所体性无别,所以作为同类型的法、在一刹那只能有唯一者生起,于是心心所不可能同时运作、只能顺序性地先后运作。张老师认为,“次第起”的内在困境在于:心王是否是心的功能之一?若是,则其何以为“王”?“次第起”说存在着取消心王之优先性,甚至消解识本身的危险。“次第起”较“俱时起”而言,更加严格地遵循将心之功能拆解至诸刹那的基本操作,有力地杜绝了基于心识活动而构建“阿特曼”(“我”)的可能。然而,“次第起”同时也否定了心识的横向结构,导致任何一刹那的认知行为都无力把握对象之整体。

第四部分比较了“俱时起”和“次第起”两种模型,并探讨了其背后的时间性问题。张老师认为,如果“次第起”说的“识-想-受-思-贪嗔痴”的次序相对固定的,那么实质上这两说没有本质区别:如果将“一刹那”拉长,则“次第起”与“俱时起”的区别仅在于前者明确指出了隐含于后者中的心所之先后次序。而依据“一法生灭作用究竟名一刹那”这一原则,如何厘定“刹那”与如何厘定“一法”之间存在着循环。

在第五部分,张老师评说了印度佛教研究的四种进路。第一,将印度佛教作为中国佛教的前史。这一路径只能发现在中国佛教中充分展开的内容,难以窥见印度佛教之全貌。第二,将印度佛教视作佛教的源头。这一进路强调印度佛教作为元点的基准性,判决后来的佛教思想;它带有显著的还原论倾向,催生了近现代的“批判佛教”思潮。第三,将印度佛教当作印度哲学的流派之一。此一进路的开展有待于印度哲学研究的深化、印度哲学问题的提炼。第四,将印度佛教看作哲学的流派之一。这一进路将在在心灵、因果、形而上学等方面发表自己的见解。

张老师的报告到此结束,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开启了讲座的第二个环节,由洪亮教授和张廷国教授两位与谈人进行点评。两位老师分别从奥古斯丁的当下时间概念和现象学的角度对本次讲座的主题进行点评,认为两希哲学与印度哲学存在共通之处,强调了“瞬间即永恒”的时间理解。张老师一一予以回应,在场的李耀南教授和归伶昌博士和博士生肖萧、龚艺等也就本次讲座的内容提出问题和看法,张老师认真回应,现场气氛热烈。

最后,主持人宣告本次讲座的结束,大家期待下一期讲座早日到来。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我校js333金沙线路检测登录入口·主校区东五楼425A 
  邮编:430074 | 网站:www.autobikeparts.com 领导邮箱:2005010110@hust.edu.cn
    Copyright 2023 ◎ js333金沙线路检测登录入口|点此登录

Baidu
sogou